Quantcast
Channel: 赵学儒的BLOG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90

〖非虚构写作〗我们一起去看绿水青山

$
0
0

〖非虚构写作〗我们一起去看绿水青山

《中国水利报》今天推出拙作《我们一起去看绿水青山》,读者朋友可能会发现,这与我以前写的新闻稿有点不同。因为近年对“非虚构写作”很感兴趣,2016年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写作实讲》一书,这次也是有意的尝试。关于“非虚构写作”,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周勇副校长《写作实讲》一书的序言中说:


非虚构写作也称叙事新闻、新新闻、文学新闻、创意非虚构写作、专题写作、非虚构小说、记录叙事等。非虚构写作一定是以历史、时代、社会和人性的深度发掘为己任的。


他说,这是一个信息膨胀、信息爆炸、信息超载、信息闪飞的时代。信息,像漫天的雪花纷纷,有时还没有落到地上,就销声匿迹了。互联网,让每个人都成为“公民记者”,但即时传播的新闻未必有人看得见或看得完;迅捷的传播技术给新闻从业人员带来了便利,也给传统媒体带来尴尬和危机;这更让作家难以虚构,因为许多虚构确实没有现实生活丰富多彩、魅力诱人。这时,以深度报道著称的非虚构写作,迎来不凡的魅力和生命力。


周校长鼓励我说,作为记者,他牢记新闻“真实”的使命;作为作家,他努力使作品有品有味、雅俗共赏。他的采访是脚踏实地的,无论是在国家重大事件中,还是在普通的人民之间;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的写作是真诚的,字里行间流淌着他的汗水和心血,每部作品都是他真情的结晶。


他说,古今中外,作家、记者两栖动物很多,近年专家学者出版的非虚构理论著作也不少,但是这样以身说法、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读本实在难得。


希望他的鼓励,成为我们探索的动力。亲,你看这样写,是不是更好读一些,更有点深度,更能准确表达主题?????????????


感谢周校长!也感谢中国水利报支持创新写作!


 

我们一起去看绿水青山

——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和生态建设见闻

2017-11-24 05:00 来源:《中国水利报

 作者  赵学儒


11月13至16日,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将满三周年之际,水源保护和生态建设成果吸引了中央及地方媒体的关注。由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组织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护和生态建设媒体集中采访活动在河南南阳市、湖北十堰市、陕西安康市等地举行。记者一路同行,将所见所闻付诸笔端。


11月14日 雨


我们吃过早饭,从南阳宾馆来到河南省淅川县境内,车子在库区周边的山道上慢行。一库绿水,浩渺无垠。四面青山,绵延起伏。细雨淅淅沥沥,好像墨滴落在了纸上,绘出一幅五颜六色的晚秋图。绿色、青色、红色、黄色,被洗得清新如初。


丹江口水库,是1958年开始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它的主要任务是蓄水、防洪、发电。2005年,为了满足南水北调输水技术要求,丹江口水库大坝进行加高、培厚,2014年12月开始向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缺水地区供水。目前,已供水100多亿立方米,沿线5300多万人喝上了甘霖。保护好水源区的绿水青山,尤为重要。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区之一,其中一级保护区全部在淅川,二级保护区的96%、准保护区的99%也在淅川。淅川县区域面积2820平方公里,水源区面积占93%,水域面积占丹江口水库总面积的48.2%。淅川县保护绿水青山的任务艰巨。


淅川县委宣传部部长梁玉振介绍,自中线工程建设以来,淅川县服从服务南水北调大局,牢固树立“水质至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揽,以库区水质安全为底线,强化库区管理,创新机制,重实干重实效,库区水质持续稳定达标,总干渠安全平稳运行。


车子在淅川县九重镇唐王桥金银花基地停下来。基地农林产业中心主任韩建忠介绍,该基地距离库区四五里地,种植金银花可以有效地保护水质。同时,岁数比较大的村民都来打工,一个劳动力只是摘花一项一年就能收入1万元,摘花旺季需要1万多个劳动力。应该说,基地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来到淅川县丹江口水库东岸环库绿化示范工程现场,登高远望,绿水青山相依相偎。而脚下,原来5厘米以下就是光秃秃的石头。马蹬镇镇长周玉山介绍,这里正打造山地绿化与水质保护、精准扶贫、旅游开发、产业发展、石漠化治理相结合的环库生态经济景观带,使区域内贫困户依靠服务旅游和生态经济发展致富。


在陶岔,一块矗立的石碑上,“中线渠首”四个大红字格外引人注目,高擎的启闭机默默注视着一江绿水北上。水中,流淌着库区人的情谊、奉献、责任和机遇。


11月15日 晴


秋阳散落在湖北省丹江口市习家店农博园。


坐落在习家店镇的农博园,覆盖茯苓、马家堡、陈家湾三个村,核心区面积3000亩,周边辐射面积3万亩。园内湿地公园保护区,有水车旋转扬起串串水花,有河坝拦水蓄满片片水面,这里成为美丽的河流景观,既是净化水质的“过滤网”,又是增加收入的“摇钱树”。


园内还有景观花卉苗木观赏区、特优水果采摘生活体验区、设施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区,正在打造一个集生态农业、科技示范、田园风光、休闲度假、有机食品于一体的鄂西北地区最大的现代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示范园区。目前,园区吸纳500余人来打工,人均月工资3000元。


今年43岁的村民夏清华骑摩托车路过,见有记者采访,主动跑过来。他说,他原来在深圳打工,有了农博园,就赶紧回来了。他离家的时候,老爹患了肺病,小儿子刚刚一周岁,他只身在外,上下不能照顾。2013年大年初五他离家的时候,和女儿抱头大哭。在外12年,打工的心凉了。如今,在家沾了这绿水青山的光,公司每月发工资,心里踏实。说着,这个汉子流下了眼泪。


张大珍则是兴高采烈。她是十堰市茅箭区市民,今年70岁了,在这里长大。她从跳广场舞的大妈队伍中出列,主动介绍眼前泗河的昔今。2012年以前,泗河岸边鸡鸭猪狗粪便和工业污染排放,整个河道臭不可闻,行人都绕着走。现在,这里成了娱乐休闲广场,水美,景美了,人也美了。张大珍透露,她还是泗河的“民间河长”


泗河是十堰市五条污染较重的河流之一,像这样难治的河流还有定河、犟河、剑河、官山河。这五条河,过往是十堰市污水的通道,日积月累臭泥臭味充斥岸上。为使五河水质稳定达标,湖北省编制《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十堰控制单元不达标入库河流综合治理方案》,采取“一河一策”和“河长负责制”,新建管网、整治排污口、河道清淤等“软硬兼施”,基本达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要求。


十堰市还在泗河的下游建设尾水水质净化工程,一座日处理6万吨污水的处理厂已投入运行,处理后的水质达到Ⅲ类水质。记者闻了一下从出水口取出的水,没有任何异味。十堰市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吴芳说,他们还不放心,又在入库前设置了最后的屏障,即净水湿地进一步净化,泗河水才能最后进入“生命源头”。


位于道家圣地武当山旅游特区的剑河,也是经过湿地净化后才入库的。十堰人把那块湿地称作“太极湖”。十堰人的说法,墨绿的湖水属阴,依在山的怀抱;连绵的群山属阳,偎在水的身边。他们把丹江口水库也叫成“太极湖”,且赞不绝口,如数家珍。


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由绿水青山组成的“太极湖”,就是他们的生命湖。他们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太极湖”。绿水青山带给他们的也将是金山银山。


11月16日 雾


薄雾中,车子穿过秦岭隧道群,与群山同行,逆汉水而上,到了陕西省安康市。


安康市南水北调环境应急处置中心的电话铃响起,话务员立接通电话,是群众投诉某企业向河内排放污染。话务员将电话接到有关部门,一会接到电话回复,工作人员已经到达现场,正在处理。中心的工作人员调出语音记录,在记者面前演示。记录在案的投诉电话,已近万条,转办5000余条。


安康市水资源总量262亿立方米,占丹江口水库总来水量的66.4%;年自产水121亿立方米,占丹江口水库总来水量的30.6%,水源保护意义十分重要。他们咬定“一江清水入库,一泓清水北上”的目标,组织实施“护水、增绿、治污、移民、兴业、富民”六大工程,全面深入推进河长制,取得成效。目前,汉江出陕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水质达标合格率100%。


安康市南水北调环境应急处置中心负责人介绍,该中心已经成为保护南水北调汉江水源水质的环保“110”,通过事前预警预报、监测监控,事中有效调度处理,事后评估等应急管理要求,实现了“三个监管”“四个清楚”“五个第一”的建设目标:24小时的实时环境监管、“一张网”全覆盖监管,多部门共同监管;对辖区环境现状和趋势清楚,污染源数量和分布情况清楚,环境风险情况清楚,应急处置政策和对策清楚;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接警,第一时间调集专家开展研判和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进行现场处置和事故调查,第一时间开展现场应急检测,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开信息。


中心将安康境内集雨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1037条河流、1365名河长纳入平台的“网络化”管理体系,统一调度。通过与水利、公安、安监、气象等部门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形成多部门共同监管的环保大格局。


位于安康市西部的石泉县,自然在监管之内。


薄雾中,秦岭南麓的水珠从山间探出头,晶莹闪亮,名“石泉”。石泉县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汉江石泉断面水质始终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


安康市发展改革委副调研员王小平介绍,安康市保护了绿水青山,也赢得了金山银山。2017年前三季度,安康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采访结束时,记者从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环境保护司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国家和京津两市政府及社会力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支援水源区绿色建设。步入新时代,我们期待水源区和受水区人民,共同写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南水北调新篇。


2017年11月24日  中国水利报


有图有真相:



记者们在南水北调中线渠首前合影留念




采访南水北调水源地群众




顺便也接受一下采访




空拍南水北调中线源头(资料照片)




拦截污物

 




十堰市泗河景色




安康汉江一角

创作情况:

        2005年出版短篇小说集《下雪了》,作家出版社

        2006年出版短篇小说集《非常女人》,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年出版中篇小说集《战神》,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年、2009年出版长篇小说《大禹治水》(中英文版), 作家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2010年,参与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水脉》策划

        2011年出版散文集《若水》,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2年、2013年出版长篇报告文学《向人民报告》(中英文版),江苏文艺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2013年出版长篇报告文学《圆梦南水北调》,作家出版社、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连播

        2014年出版长篇报告文学《血脉》,中国言实出版社、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连播

        2015年出版长篇报告文学《顺水》,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

        2016出版写作理论《写作实讲》,河南大学出版社。

        注:赵学儒,河北易县人,供职北京,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水利报记者、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客座教授


       作者格言:

       成功,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静、默、勤、思、巧

       报告文学是用“脚”写出来的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90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