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赵学儒的BLOG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90

报告文学:一部灌溉中国史,三代上善水利人

$
0
0


尔是一条不竭的渠

——写在湖南省酒埠江灌区管理局成立五十周年之际

赵学儒

 

酒埠江,不是江,尔是渠。

湘东部,罗霄山下,有座大水库,叫“酒埠江水库”,高坝矗立,攸水荡漾。水库下游,横卧一条渠,名“酒埠江灌渠”,蜿蜒百里,匍匐前行。水库如龙头,水渠似龙身,蜿蜒腾挪,半世纪矣。

河面,架起高高的渡槽;山里,开凿深深的隧洞;地下,埋进长长的倒虹吸管;渠上,建有众多暗涵、泄洪闸、节制闸、分水涵闸、排涝暗涵等建筑。巨龙上天入地、穿山越谷,畅行无阻。若把干渠比作龙身,把支渠比作龙爪或龙须,其云雨之处,成“酒埠江灌区”。

酒埠江灌区,湖南攸县、醴陵及江西萍乡的生命源。一渠清水,淙淙流淌,生生不息,滋养着这片丰腴的土地,哺育着这里淳朴的人民,维系着这方浓浓的乡愁。

2018年孟冬,乘高铁五个多小时,我从北京抵达长沙。又马不停蹄、车轮疾飞,再经两小时余,赶到酒埠江灌区管理局,与“酒灌人”畅聊昨天今天和明天,倾听他们与一条渠的故事。

第一章 水源篇

“儿,妈托人给你写了几封信,你一直都不回来。你已经24岁,是地道的大龄青年。与你同龄的,都已抱崽。你如果错过春天,肯定再没收成,赶紧回来相亲!”

吴国仁拿着母亲的信,去指挥部请假。到门口,站了会儿,又返回来。

他是建设酒埠江水库的两名技术员之一,若是离开,如断一臂。他想,水库工程不能停,技术员不在会出问题,那就对不起国家。他是翻身做主的人,怎能对不起国家呢!

现任酒埠江灌区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彭政的姥爷,即原任攸县水利局长的刘福元得知这事后,主动当起“月下老人”,帮吴国仁牵成婚姻大事。

他们“抽空”在指挥部举行了婚礼。

主婚人刘福元请新郎官发言。

“告诉毛主席,我们要把大坝建好。我们听党的话,跟党走。党员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兢兢业业,不怕牺牲,尽心尽力尽义务,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吴国仁说着,竟举起拳头,像那年在工地入党时一样庄严。

婚礼将结束,有人喊他:出事了!出事了!

吴国仁抄起尺子、锤子、水平仪,急忙往门外走。新婚的妻子把酒葫芦递给他。这是吴国仁解乏治困的神器,经常挂在腰间,每当眼皮打架时,他便抓过葫芦,仰脖喝上一大口,顿觉清醒一些,继续施工。

坝上,红旗飘飘、号声阵阵、人影绰绰。

原来,打夯的小伙夏觉剑晕倒,这会儿清醒过来,坐在地上。吴国仁拍了拍小夏的肩膀,把酒葫芦递给他。只有十六岁的夏觉剑,脸被辣成红椒,咳咳咯咯不止。

他站起来,唱起夯歌:同志们呀,加油干呀!谁不卖劲呀,就是大坏蛋呀……

夯歌在旷野回荡……

夏觉剑今年78岁,已经退休30年。30年,无论春夏秋冬,阴天晴日,他每天早晨在坝下散步,向大坝行注目礼。那里有他永难忘怀的记忆,有他激情燃烧的岁月,有他日久弥新的情怀。那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或叫时代记忆。

1958520日,国务院召开湘、鄂、赣三省水利工作会议,研究长江防洪及三省水利建设议题,通过兴建酒埠江水库决议。728日,酒埠江水库正式破土动工,一纸宏伟的新中国治水蓝图,徐徐展开。

攸县、醴陵县组建工程建设总指挥部,明确攸县完成主坝、船闸、电站、溢洪道等施工任务,醴陵县负责副坝建设。从四面八方汇来数万大军,凭着“愚公移山”精神,仅用18个月就实现了大坝胜利竣工、成功蓄水,比原计划3年的建设工期提前了180天。

他们不会忘记历史,历史不会忘记他们!

回忆当年情景,他们每个人脸上,都带着自豪,带着甜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最艰苦的条件下,简陋设备、落后技术、恶劣环境,未能泯灭他们水一样的初心,未能消减他们火一样热情,未能抵挡他们牛一样干劲,未能磨去他们铁一样意志。

夏天,骄阳似火,炙烤大地,他们如站在火炉上,但谁也不言退缩。双腿如根,深深扎在红土中;冬天,寒风彻骨,穿透棉袄,他们似置身冰川里,但都是执着如初。脊背如弓,高高挺立蓝天下。一柄铁锹翻泥、掘沙,一把锄头破荒、耕耘,一辆小车推土、运石,每一股力量来自对梦想的期盼,每一滴水都是对旱区的承诺。

“那时,每顿只供四两多米饭吃,有时饿得头晕眼花;那时干活时间长,大坝合龙的几个月,一天就让睡六个小时。”夏觉剑说,那次晕倒了,醒来就唱夯歌。他已经说不清当时到底是清醒了,还是在梦中。

夏觉剑已经步履蹒跚,但仰视大坝的目光炯炯有神。

我在坝下遇到他,问他是否参加了水库大坝建设,他说:“我是她的母亲。”问他叫什么名字,他见我听不清攸县方言,做出一个舞剑的姿势:“觉是觉悟的觉,剑是宝剑的剑。”我问几十年来,他最想说的话是什么?他说:“我们是吃过苦的!”

酒埠江水库建成后,吴国仁、夏觉剑兵不解甲、马不停蹄,投入灌区工程的建设。攸县、醴陵的数万大军,在数百里的渠线上摆开战场,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依地开渠道,逢山凿隧洞,遇水架渡槽。19591972年,历经十余年艰苦卓绝奋斗,终于实现“攸水上山岗,水随人意流”的夙愿。

我离开大坝,反复思考“我们是吃过苦的”这句话的含义。真的,因为有了他们的苦,才有了后人的甜。人们习惯把他们尊称“灌一代”,因为他们把大半辈子的好时光,把他们的身心、青春和力量全部献给了新中国初期的治水事业。

峥嵘岁月愚公志,修河筑坝竞风流。酒埠江水库,不仅是一条渠的源头,或是新中国治水的源头;修建酒埠江水库和灌区产生的“艰苦创业”之伟大精神,应该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源头吧!

第二章 水脉篇

半个世纪的时间隧道里,承前启后出现了三代“酒灌人”,人们习惯称之为“灌一代”“灌二代”和“灌三代”。按年份,不好准确划分代界,一般是爷爷父亲儿子或以这三代辈分而论。爷爷即“灌一代”退休了,父亲即“灌二代”接班;父亲即“灌二代”退休了,儿子即“灌三代”接班。若是这样持续下去,倒有点像《愚公移山》中说的,子子孙孙无穷尽,呵护酒埠江灌渠这一水脉。

吴国仁、刘福元、夏觉剑等,无疑属于“灌一代”。吴国仁的儿子吴东红,现任酒埠江灌区管理局工会主席,是响当当的“灌二代”;刘福元的女儿刘清美、女婿彭万新,也属于“灌二代”,外孙彭政是“灌三代”;夏觉剑的儿子在水库管理局,管理他父亲的“孩子”。这样子承父业者,在此多见。

今年80岁的汤泉源,与吴国仁、刘福元、夏觉剑同龄,论年龄可以是“灌一代”,但是论工作年限,或可以列入“灌二代”,因为他于1990年至1999年,在酒埠江灌区管理局任副局长,搞政治工作。他从副局长任上退休,回到镇上。

1980年代,财政“断奶”,实行“以水养水”,自收自支,酒埠江灌区进入“多种经营期”,或叫“艰苦创业期”,也可称“异常艰难期”。

汤泉源记得最艰难时,职工数月拿不到工资。

院子里杂草疯长,树上枯叶飘零。

部分职工思想较乱、人心不稳,蠢蠢欲走。

身高体大的副局长汤泉源,弯腰上门找到株洲市领导。他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这些水利人命都保不了,怎么为农业服务!”市领导在全市人大代表会议上,提到了酒埠江灌区的困境,引起株洲市市委、市政府的重视。

汤泉源陪局主要负责人一面积极向上反映情况,争取上级支持;一面三天两头开会,做职工的思想工作,即他的本职工作。他嘴边挂着的一句话是: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当时,“过火焰山”的办法,主要是以水为载体,以灌区工程为依托,在确保灌溉和防汛抗旱正常运转的前提下,从发展电力生产到综合开发利用,积极做活水电经济文章,既扩大工程效益,又活跃水利经济。他们先后建起桔园、葡萄园、水泥制品场、劳动服务公司、水利水泥管厂、水电安装维修公司、自来水公司等经营实体。

然而,步履维艰。

吴东红原是教师,到灌区销售水泥管材。

一次,他去见客户许经理,许经理根本就不见他。他别无选择,必须硬着头皮“缠住”许经理。他几次去敲许经理的门,明明听到屋里有人说话,却无人来开门。有天晚上,他干脆睡在门口,睡到了天亮。许经理见到他,被他的执着打动,请他进了屋。

进屋就谈销售的事,许经理担心他们的产品质量不过硬,不能轻易订货。吴东红急得涨红了脸,连连表示:“质量不过硬,我们不要钱!”许经理答应试试。没想到,这一试,试出了“真金石”,果然他们的质量“百里挑一”。

吴东红渐渐成了许经理家的常客。许经理的爱人不在家时,他亲自下厨给吴东红烧糊饭,两人小饮谈天说地、谈古论今、谈人生世事,成了好朋友。做销售员,最挠头的是回笼资金难,但对吴东红来说异常容易,他需要现金许经理就给现金,需要支票就给支票。

吴东红因此总结出销售员三字经:敲开门、交住人、带回银。

正是吴东红们日夜奔波和艰辛劳作,酒埠江灌区的网岭、档木塘、枫树塘水电站发电收入较好,桔园、葡萄园、水泥制品场、劳动服务公司、水利水泥管厂、水电安装维修公司、网岭自来水公司等企业也有了一定贡献,弥补了经费缺口,保障灌区平稳发展,保障“酒灌人”初心永继。

196810月,酒埠江灌区管理局成立,确立了“服务灌区农业生产,服务灌区人民”的宗旨,之后几代“酒灌人”默默坚守,默默奉献,默默成长。彭跃进、何建南等“灌二代”,都是二十年以上的“故事大王”,他们的故事本身就是一条“水脉”。

20141025日,彭跃进接到小侄的电话:“叔叔,快回来,就等你开饭了!”

这一天,是他母亲60岁大寿。他早晨就备好行囊,待晚上回家陪母亲吃饭。他挂断小侄的电话,就要出管理所的门,被正在实施西干渠灌区改造防渗工程的推土机手拦住了去路。

“老彭,咱推土机出故障了,你帮我去城里买个配件呗!”推土机手说。

他没停步,甩下一句:“你自己去吧,我要回家给老娘过生日!”

没想到,推土机手拽住了他的胳臂。“老彭,我现在抓紧把旧件卸下来,你去县城帮我买来配件换上,咱别耽误晚上施工!”推土机手说,你看咱这工程时间紧,一耽误就是一个晚上,咱耽误不起呀!

彭跃进明白,他已经连续六个多月不离现场,不就是怕耽误工期吗。又是汛期施工,降雨会不期而至,危及灌渠的安全,危及下游村民的安全。

他掉头去了县城。

家中亲朋满座,唯独缺少彭跃进。

工程刚刚竣工,一场强降雨突如其来,洪水平平安安通过渠道,他的“不孝”让渠边几百村民避免了洪水侵袭。

20多年,在西干渠石羊塘段沿线,经常看到穿雨靴、戴草帽、肩搭毛巾、扛着锄头、握着柴刀的人;经常看到泡水中,穿水裤、持耙杆,清理杂柴、杂草、树桩、垃圾的人;经常看到手长老茧,皮肤黝黑的人。

很多人虽不知道他的名字,但知道他是“酒灌人”。

他喜欢说:“只要灌区好收成,任何付出都值得!”

类似的话,“雷塘”管理点的何建南也说过。

十年前的一生霹雳,是何建南至今不忘的声音。

那天,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何建南像往常一样,穿上雨衣,打亮电筒,冒雨巡渠。手电筒射出的光束,不时在渠中水面漂游。他看清楚了,水面在上涨,一寸寸吞噬堤帮。大雨依旧瓢泼,或漫过堤顶,或造成溃堤,后果不堪设想。他急忙跑到启闭机房,欲提起闸门把渠水泄到河里去,保证渠道的安全。

当时,启闭机还是全手动操作,通过螺旋杆旋转提起闸门,行程1.5米,最快需要70分钟,一般需要半个小时。何建南手握摇把,左手换右手,右手替左手,恨不得一下提起闸门。突然,一道闪电从眼前划过,一声脆雷在头顶炸响。雷擦头皮而过,他懵了。

他见过,大树被劈成两半;他听说,活人被闪电击毙……

他稍愣一下。如果还有复雷,他必须躲开这里,保证个人安全;如果没有复雷,他必须快速提起闸门,保证渠道安全。他选择了后者。

闸门提起,渠水下泄,他长长出了口气。

198911月,24岁的何建南来到这里当了巡渠工,一个人默默坚守,一晃就是近30年。白天闻鸟声,晚上听狗叫。上班一把砍刀、一把锄头、一顶草帽,行走渠道之上;下班一张报纸、一部电话机、一双耳朵,等待调度指令。“作为一名巡渠员,一旦接到局调度室的命令,就算外面‘下刀子’,也得马上赶到现场处理。”他说。

……

门口的迎宾墙上,毛体“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几个大字,迎来日出送走晚霞,沐浴风雨,灿烂辉煌!

第三章 水道篇

2007年,株洲市对灌区管理局恢复财政拨款,使他们走出窘境;1999年,被列为国家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灌区赢得了发展机遇。2016年,全国现代化灌区建设热潮风起云涌,酒埠江灌区如何乘上这趟时代列车,正是“酒灌人”急需要找的“道”。

大会小会、公开或私下,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是“什么是灌区现代化”?怎样实现酒埠江灌区现代化?

走出去,到江苏高邮灌区、江西赣抚平原灌区、安徽淠史杭灌区,取他山石;请进来,邀武汉大学博导团队,攻己之玉。思索、研讨、交流,逐渐形成共识:建设现代化灌区,就要突破只“管好工程”、“放好水”的初级层次,从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把握好灌区发展的内涵和外延,把眼光上升到确保粮食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的高度来谋划灌区发展,从而促进灌区的转型升级,最终实现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工程及队伍的现代化。

2016年夏天,酒埠江灌区管理局会议室,一股清风吹来。在这里开会的局班子成员、站所负责人,确定了全局中长期战略目标:朝着建设现代化灌区的目标,奋力打造节水灌区、生态灌区、智慧灌区、人文灌区等四大灌区。

今天,回顾建设“四大灌区”走过的路,“酒灌人”津津乐“道”:

节水灌区,就是继续推进灌区项目工程建设,触角向支渠延伸;就是对水资源实行总量控制,严守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就是发展高效节水农业,运用喷灌、滴灌等新工艺,提高渠道水利用系数,缩短灌溉周期。

生态灌区,就是运用生态的理念,使灌区工程在满足输水灌溉功能基础上,遵循人水和谐、人水相亲的原则,通过堤顶绿化、生态护坡等手段,打造“会呼吸的渠道”,使灌区工程既成为农业命脉,还成为清水长廊。

智慧灌区,就是按照“物联感知、互联互通、科学决策、智能管理”的思路,实现水资源调度、防汛抗旱、电力生产和行政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扁平化和精细化,使调度和管理从人摇手拉中解放出来,从经验主义中摆脱出来。

人文灌区,就是深入挖掘酒埠江水库、灌区建设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改造自然、人民伟大”的历史精神遗产;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就是积极开展文明单位、书香机关、绿色机关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公益活动。营造灌区的精神高地,使文化成为助推事业发展的思想武器和不竭动力。

当时,局班子成员、站所负责人从会议室出来,脸上既有欣喜的表情,也有意气风发的热情。他们终于找到了灌区发展的“道”,固然欣喜;他们又要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奋斗,所以意气风发。而根植在每个人骨子里,是支撑灌区发展的“酒灌精神”。

在会议室,抬头可见醒目大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守望精神;业兴我荣、业衰我耻的集体精神;抱朴守拙、忠厚实在的纯朴精神;听从指挥、步调一致的团结精神。这就是“酒灌精神”,它支撑“酒灌人”完成了历史使命,又向灌区现代化出发。

院子里,绿树苍翠,菊花盛开,秋雨无声。

古人虽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但是“酒灌人”却把他们的“道”制成牌子,高高挂在院子里,即鞭策自己,又昭示来人:朝着建设现代化灌区的目标,奋力打造节水灌区、生态灌区、智慧灌区、人文灌区。

三年,他们沿着这条“道”奋力前行。

一支支用水普查队伍出现在支渠岸边,出现在农户家中。建设节水灌区,就要树立“大灌区、全流域”理念,以水资源为紧缺生产要素,实现精准调度。现在要实行“以水定需”,以面积、品种定水量,变过去“要多少供多少”为“需多少给多少”。很快,“三有放水法”闪亮登场。放水之前有核实,不再要水就放水;放水之前有告之,让群众广泛知晓;放水周期要有间隔,科学设定放水周期,勤开勤关,牢牢关住了“长流水”的笼头。

已经进入“冬闲”时节,灌渠内停止放水,酒埠江灌区管理局“四冬”大会战拉开了序幕。他们说的“四冬”即“冬季清淤、冬季扫障、冬季处险、冬季项目建设”。打赢这场大会战不仅是为来年春灌农作、防汛抗旱打下坚实的基础,更是彰显灌区地位作用、展现“酒灌人”精神面貌的一次大练兵。

北干渠内,众人正在清理渠底的淤泥。淤泥有一尺厚度,与杂草纠缠在一起。来这里清淤的都是电站职工,他们用镐头和铁叉,将淤泥铲起,装进自制的吊车。吊车在渠帮,将淤泥运到上边,之后拉走。清理后的渠底面貌一新。渠帮上的树木已经砍伐,将在来年载上绿植,这样既保证渠堤的安全,又成为美丽风景,相得益彰。

往年,渠道清淤扫障,只清理内坡行水物障,以致渠道外坡杂草、杂柴、荆棘丛生,巡渠人员无法从中穿走,导致一些渠堤渗漏、穿孔等安全隐患无从发现。这次全面清淤扫障和隐患处理,渠道基本达到底不见泥、水流通畅,顶不见坑、路面顺畅,坡不见柴、堤面光畅“三不三畅”的新标准。

这是继国家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在酒埠江灌区全面完成后,2017年灌区管理局及时把工作重心从建设向管护转移,变“重建轻管”为“建管并重”,探索建后管护新常态……建设生态灌区,已成为这里一道靓丽风景。 

2017年春天,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完成,酒埠江灌区面貌一新。这是灌区自建成以来单年投资最大的一年,投资额度、战线长度、技术难度三超历史,项目从实施到按期保质保量完成,整个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在满足节水灌溉功能的基础上,又注重人水和谐、人水相亲的原则。

长付冲渡槽、圳上渡槽、淇田渡槽、跃进渡槽,横跨河流、高高矗立,蔚为壮观。建设始终,充分考虑生态恢复和水土保持功能,做到工程建设与环境美化有机结合。数十公里的干渠防渗衬砌中,通过堤顶绿化、生态护坡,使每一座建筑、每一段渠道、每一处涵闸都尽力体现出“片闸有致、寸草生情”的风韵和情怀。酒埠江灌区,不仅是一处农业灌溉设施,也是周边群众亲水平台,更是靓丽的风景线。

2018年春天,酒埠江灌区管理局会同攸县人民政府和沿渠各乡镇,全面打响攸县片区水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在渠堤、水面乱倒垃圾、乱排污水现象纳入“城乡同治”考核范畴,在沿渠各乡镇辖区范围内分段落实“河长制”职责要求。管理所按要求严禁在渠道内坡扫障中使用除草剂,防治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这是抓“水量”与“水质”综合治理的措施之一……

智慧灌区则是以“互联网+”“大数据”思维引领灌区信息化建设,实现管理由经验型向智能型、肩挑手拉向远程调控转变。在酒埠江灌区信息中心,打开电脑,在大屏幕就能看到流淌的渠水、开启或闭合的闸门,甚至能够远程操作。沿渠设有多处水位遥测站、雨量遥测站、闸门控制站、流量监测点、视频监控站。在干渠内,铺设光纤,形成“布齐加密、网络闭合”的网络体系……

人文灌区处处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注重灌区文明和文化建设,营造精神高地。在水流湍急处,安装救生防护抓手;在人口密集区,设立安全警示牌;进校园,开展防溺水安全知识讲座,筑起“生命至上”的一道道防线。广邀作家、书法家、摄影家等社会名流到灌区采风,发现、挖掘、提炼灌区文化,推动灌区文化建设。改造基层站所,改善一线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倡议“光盘”行动,打造绿色机关,创市模范职工之家,创建文明单位,创青年文明号……

仔细思衬,“一个目标”、“四大灌区”,乃道中有道,既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也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指导思想;既有“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也有“酒灌人”实事求是的实践与梦想。

第四章 水韵篇

50年,酒埠江灌区在湘东执着坚守,把乳汁送给大地。大地翠绿,五谷丰登;50年,“酒灌精神”支撑“酒灌人”不懈奋斗,将传统灌区推向现代化。筚路蓝缕,硕果累累。

2008年,酒埠江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是0.432017年是0.50,近十年的时间提高了0.08;原来的灌溉周期是10天,现在是7天,缩减了3天;过去是大水漫灌,现在是精准灌溉。酒埠江灌区“节水灌区”建设,见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总量控制、精准灌溉”效果喜人。

生态灌区建设是通过截污减排,全部清理沿渠垃圾随意堆放点,彻底关闭取缔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排污口,全部封堵改道排污口。目前,灌区5条干渠常年保持类水质,水清如镜,水流淙淙;通过堤顶绿化、生态护坡手段打造出的“会呼吸的渠道”,呈现一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动人画卷。

智慧灌区建设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前完全启闭一扇干渠闸门需要70分钟,现在短短2分钟就可以完成;减轻了劳动强度,以前工作人员到离管理所较远的水位点、控制室办公来回需要2个小时,现在可以坐在办公室利用电脑和手机就可以操作完成。通过信息化建设,灌区实时动态一目了然、尽收眼底,闸门开关、水量调度足不出户,“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的憧憬在这里日渐变为现实。

在人文灌区建设中,文化的熏染和浸润,让“酒灌人”活力、潜能得到发展。每个人都能得到尊重、信任和激励,厚重的历史底蕴与新理念、新思想的交融,水文化气息日益浓厚、历久弥新。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涌现出一大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劳动模范。全局形成“业兴我荣、业衰我耻”的强大精神动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朝着建设现代化灌区的目标砥砺前行。

…………

201811月,何建南荣登“中国好人榜”。

他仍坚守在雷塘管理点,只是“智慧灌区”前后,工作环境截然不同。

如今,启闭机室内,一台崭新的开关柜时刻待命,只要何建南轻轻一按开关按钮,启闭机在几分钟就能启闭,驱动闸门打开或关上。旁边,还“预备”了那个老摇把,以防停电或意外。何建南的办公室兼宿舍,墙角依然堆放着长短砍刀、锄头和草帽,桌子上却支起一台电脑,他在这里就可以操作闸门,不用冒风雨、顶霹雷、穿黑夜。

他举起手机说:“安装了App,随时随地可操作……”

何鑫源回放他接受记者采访的镜头,依然沉浸在“智慧灌区”的氛围中。

“放水!”2018810日下午2时,酒埠江灌区管理局办公室,信息科科长何鑫源按下指令,灌区总闸门开启,水流奔涌而出,沿北干渠穿越数十公里,奔向旱情最严重的醴陵市茶山镇。

几个小时后,水便到达了目的地。途中,需启闭大小涵闸数百处,压水、引水。而完成这一过程,只用了半天的时间。

“这多亏了‘智慧灌水’。”何鑫源自豪地说。

在此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测量水位、启闭闸门都需要人工完成,需要拿着水尺跑到现场去测量,有时两个水位测量点来回就是十多公里,得跑大半天。

“以前,下达启闭闸门的放水指令,得到第二天才能实现,特别费时费力。”何鑫源表示,现在则是“举手之劳”。

2012年,酒埠江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上线。

灌区输配水遥测系统及雨量实时遥测系统建立后,所有数据实现实时监测在手机上便可一目了然。这为计划供水、科学调度、防洪抗旱提供了准确数据。而且上百个大闸门的启闭,也可以一键操作。

2018年夏天,持续干旱高温,酒埠江水库水位已降至1964年以来历史同期最低,灌区内已有数万亩农田遭遇旱情。数百个闸门有序启闭,不浪费一立方米水,直至将水优先送到最需要的地方,按轮灌秩序一茬一茬地灌。当天晚上,醴陵市茶山镇的农田都得到灌溉……

走过迎宾墙,眼前是办公大楼。办公大楼通过文化廊道,连接“甘溪书屋”,连接职工食堂,连接职工公寓,连接篮球场。“甘溪书屋”,茶的香、书的香、墨的香,香气四溢;科学书、经管书、文史书,书廊满目。 

一个普普通通的下午,酒埠江灌区管理局的青年干部职工齐聚“甘溪书屋”,举办一场气氛活跃的“学习青年习近平”读书会。青年们敞开心扉、各抒己见分享了自己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的心得体会。

青年们感到,正是习近平在七年下乡插队期间能够坚持不懈地阅读大量书籍,靠着勤奋好学的毅力,不断思考、不断总结,逐渐积淀成为治国理政的大智慧;正是他接受艰巨挑战,一步一步迈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这“四关”,书写了传承史册的苦难辉煌;正是他在逆境中毫不气馁,不怨天尤人,坚定目标、坚守初心,充满自信、砥砺前行,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酒埠江灌区管理局邱铁勇局长与大家分享心得。

他认为,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可从小故事中读出大道理,从众口述中洞察大时代,从真情怀中感受大担当,从奋斗史中汲取大智慧。青年习近平在枯燥的生活中利用一切条件和环境博览群书,储备了大量的知识。在艰苦的环境下让他更加深入了解了国家的现实状况和最底层农民的生存状况,真切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冷暖甘苦,扎深了根基,接足了地气,树立了执政为民的理念,最终成为党和国家的核心领袖、国家事业发展的领路人。

邱铁勇鼓励青年们,通过读书活动,增加对人生的洞察力,找到人生的平衡点,从书中学习知识,促进自身成长,推动灌区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他表示,“酒灌人”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把“四大灌区”落到实处,实现灌区现代化的目标,并把灌区推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

这些“灌三代”代表的矫健身影,更是酒埠江灌区走向美好未来的风景。

彭政,在灌区曾经破旧的院落里出生,这里有他不忘的鱼塘,有人们一起分肉分菜的情景,有和他一起长大的小树,有记忆中的星星有月亮有太阳有毛毛虫。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一名军官,他如愿以偿走进绿色军营,在灌区工作的父母却写信让他回来“接班”。他先是在基层管理所工作,后来到管理局办公室牵头。他感慨,如果做不好灌区的工作,不仅我们没有好的前程,就是父母也难发工资。他说,我们必须做好灌区的工作。

这是一种责任!

何鑫源,是第一个自己花钱买计算机的人,当时每个月只挣300元,他却花5000元买了一台计算机;他是梦想娶个日本女孩的人,至少要娶一个说普通话的女孩,用普通话说“我爱你”。他开始在灌区下属的电站工作,偶遇的一位设备推销员说,他走遍全国各地,没见过酒埠江灌区这样破的单位,着实伤了他的自尊心,他甚至不敢把女朋友带到单位来。他“逃离”灌区若干年后,终于又回来了。他现在是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带头人。他说,酒埠江灌区希望在于现代化。

这是一种创新!

蒋利红,1978年随父亲转业到了灌区,在灌区长大。中专毕业后,想在城里找份工作,就在长沙的姨妈家住下。在灌区工作的父母多次写信,让她回来“接班”,最后的书信上竟出现了“再不回来断绝父女关系”的字眼。蒋利红从此在灌区成家、生子。她怀孕的时候,住在基层管理所,每晚盼着忙活的丈夫早点回家。几次,丈夫匆匆回家,只是看上她一眼,又匆匆赶到灌溉现场。她说,酒埠江灌区会越来越美好。

这是一种情怀!

尹熙搏,第一次来灌区是报名考试,他被管理局优美的环境深深地吸引了。绿树成荫,流水叮咚,鸟语花香。他了解到,酒埠江灌区不仅仅是株洲市的主要粮仓,亦是一处优美的人间仙境。他决定要成为灌区的一员,融入这和谐之美。如今,他是灌区“高学历”一员。他说,他要像前辈一样为良田万亩、粮食千石、灌渠百里洒下自己智慧的汗水。                             

这是一种誓言!

……

50年奔波、50年润泽,50年风雨、50年圆梦;“灌一代”“灌二代”“灌三代”,薪火相传。这条渠,穿时空隧道,浪浪相继,款款走来;这条渠,乘时代列车,涛涛波涌,淙淙而去。

尔是一条永远不竭的渠!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90

Trending Articles